大翅鯨
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從牠的屬名『Megapetra』就是指大大的翅膀,也就是他最特別的長胸鰭,長度可以達體長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有4公尺。英文俗名『Humpback whale』,說明了另一個重要特徵–在弓身下潛時背部會出現明顯的一串小肉峰。也因此,早期很多人也稱呼牠們為『座頭鯨』,就是直譯日本漢字而來,座頭二字在日文是指「揹著胡琴沿街乞討的乞丐,侷僂的身影」。而蘭嶼的達悟族族人,則稱此類大鯨魚為:Amonmonbo。並認為看到大鯨魚是一種漁獲豐收的吉兆,因為牠們是飛魚群的母親,帶領著飛魚來到蘭嶼。
大翅鯨成體可達11.5-15公尺(捷運列車長度約13.78公尺),重量 為25-30公噸,身上會有許多的藤壺寄生。廣泛地分布於兩極至熱帶的所有海洋。和許多鬚鯨相同,他們每年會隨著季節變化迴游,夏天時待在極區覓食,冬天到溫暖的海域進行繁殖。在許多科學家利用各種技術的努力下,解開了部分迴游路徑之謎,發現鯨魚們的航線是沿著陸地邊緣,在水深約200公尺左右的海域,並且不會固定只到同一個繁殖區。
如何去辨認每一隻不同的大翅鯨呢?!科學家們發現大翅鯨尾鰭的腹面上的花紋每隻都不同,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所以拍攝每一隻的尾鰭花紋,加上背鰭形狀,身體上的疤痕,就能有效的分辨。再配合有技巧的取鯨魚身上的鯨脂,利用分子生物的技術,便可以得到性別,血緣關係等相關資料。有了這些最基本的戶籍身份資料,我們才能更進一步的瞭解他們的生活。
大翅鯨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除了和一般鬚鯨相同都是吃磷蝦,小魚外,他們發展出一種特別的『泡泡網捕食法』,數隻大翅鯨利用吐氣泡將魚群集中,在適當時機一起從網中央突進張開大嘴進食,就像人類的圍網漁業一樣。而這種有效的合作捕食方式,還未在其他大型鯨類中發現。
最讓人們感到好奇的莫過於牠們複雜的歌聲。鯨類的叫聲雖然自古就有,但總被誤認為是鬼魅之聲,直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藉由潛水艇的裝置偶然得知,在1971年,Rager Payne博士等人,經過長期研究大翅鯨的叫聲後,發表大翅鯨會『唱歌』的說法。雖然公鯨母鯨都會發出聲音,但在冬季他們在溫暖的繁殖區時,公的鯨魚會唱著長又複雜的歌。為了瞭解歌聲中的含意,科學家們長久以來,紀錄、分析各海域不同的大翅鯨的歌聲,找出每一首歌的組成異同處。發現同時期同一海域中的歌聲一樣,但每年會逐漸改變,更動其中一兩個『主題』,幾年後則幾乎完全不同,就好似流行音樂的轉換般。並且發現牠們的歌聲中也會有類似詩歌的『韻腳』,協助構成整首歌。又很像人類的『交響曲』,不論在曲子結構、音符長度、音頻高低,及對聲音種類的運用(如提琴般的滑奏,打擊樂……)都有雷同之處。
座頭鯨擁有著「超強導航能力」,每年洄遊距離達上萬英里,但從來不會迷路,而且路線幾乎是直線行進的。科學家曾在16隻座頭鯨身上安裝跟蹤設備,利用衛星技術跟蹤其蹤跡。發現座頭鯨偏離洄遊路線不會超過5度,在2003~2010年間跟蹤的鯨魚,儘管受到天氣及洋流影響,但幾乎維持著直線,偏離角度竟小於1度。
一直有觀點認為很多動物在遠距離遷移時利用地球磁場或太陽方位進行導航,但科學家表示這兩種方法都無法解釋座頭鯨的導航能力,因為地球磁性變化太大,無法解釋座頭鯨的直線洄遊,而在水裡也無法找到太陽導航參考點,因此懷疑座頭鯨採用組合導航的方式。
2015年11月18日,照片取自阿波羅新聞網:
2015年11月18日,資料取自:
愛唱歌的大翅鯨
阿波羅新聞網
2015年11月18日,影片取自YOUTUBE:
Chant
des baleines(座頭鯨唱歌)
Oceania
iWhales My Auntie(座頭鯨賞鯨錄影)
Video
Ikan Paus Biru(座頭鯨媽媽和寶寶的泳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